夏季氣溫升高導致皮脂分泌旺盛,許多民眾因此增加洗臉次數或加重清潔力道,追求「無油感」清爽。對此,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美容醫學護理小組召集委員郭貞君護理師提醒,過度清潔,尤其對敏感肌膚而言,會破壞天然皮脂膜,引發脫皮、緊繃、泛紅與乾燥等不適,陷入「越碰水越乾燥,越乾燥越敏感」的惡性循環。她建議敏感肌應選擇溫和的胺基酸洗面乳,避免酒精、皂鹼和去角質成分,並同步加強玻尿酸、尿囊素等修護保濕,以穩定肌膚屏障,確保肌膚健康與舒適。
精選新聞
饗賓集團與全香堂刀煮文藝基金會,攜手大成、耐斯、豆府餐飲等14家企業,共同發起「洗手新日常:全民ALL IN」活動。今日舉辦全國「洗手歌」創作徵選記者會,鼓勵大眾以創意傳遞洗手重要性。活動邀請桃園韓援三本柱廉世彬、禹洙漢、河智媛擔任代言人,推廣正確洗手觀念。徵件即日起至8月26日,總獎項價值30萬元,得獎作品將拍攝MV並於各大媒體播放。衛福部疾管署長莊人祥與立法委員劉建國亦出席支持,強調洗手是預防傳染病關鍵,期盼全民參與,共同建立健康安全的日常環境。
台灣夏季高溫潮濕,導致肌膚問題頻傳。護學美容護理師郭貞君提醒,換季肌膚保養應掌握「科學護膚」原則,有效穩定膚況,降低敏感肌發作風險。
面對夏季強烈日曬造成的肌膚問題,護理師郭貞君強調建立正確美白觀念的重要性。她建議優先採用物理性防曬,避免過度清潔,並選擇溫和保濕產品幫助角質代謝。同時,應避免酸蝕美白的迷思,了解如菸鹼醯胺、左型維他命C等成分白天也能使用。郭護理師提醒,選擇成分安全、經臨床監測的產品,遠離如小黃瓜、柑橘等可能造成光敏感的偏方,並在肌膚不適時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才能實現健康美白。
在資訊爆炸的保養品市場中,如何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護膚方式?一場由皮膚科權威主講的科學肌膚監測課程,揭露了現代人常見的護膚誤區...
當各國都在搶食醫美觀光大餅時,台灣該問的是:我們是要當別人的市場,還是成為亞洲「安全美容醫學」的標竿?
透過實證醫學原則(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建立正確的護膚步驟,你就能夠在換季期間持續擁有健康亮麗膚況,自信迎接每一個柔軟的春光!
西醫談春天肝火旺盛長痘?科學證據教你正確肌膚照護
立春後開始出現痘痘與敏感發紅的高峰。傳統中醫認為臉部不同區域的痘痘反映了五臟六腑的狀態,例如「額頭長痘」被歸因於心火旺盛、「下巴長痘」則與腎火相關。行醫多年之後,發現傳統醫學的「節氣」確實不能忽視。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網路委員會主任委員,資深皮膚科醫師宋奉宜表示,依照多年皮膚鏡的肌膚監測證據顯示,發現這些現象確實有具體的解剖學和生理學依據。了解這些證據可以幫助民眾找到更有效的護膚方法。
郭護理師提醒大家,避免過度清潔、減少患部搔抓,同時避開去角質、酸蝕等傷害也是重要的護理細節。保濕產品考慮長期滲透負擔,鎖水產品避免堵塞肌膚代謝,就是正確的護膚觀念。如果這樣護理還是未見改善,記得求助專科醫師做正確診斷。掌握這幾個關鍵概念,讓你換季不再紅癢困擾,輕鬆迎接每一天!
展覽期間將推出「寫繪馬送御守」、「愛的特搜挑戰」等互動活動,以及文創市集及美食市集,讓民眾在賞花的同時,也能參與豐富多元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