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敏感肌

台灣夏天的高溫潮濕環境,常常讓皮膚病患受不了,因為這些夏季皮膚問題往往有個共同症狀,就是發癢與發紅。許多時候民眾發現皮膚有發紅、水泡與發癢,直覺上就認為是濕疹,於是直接去藥局買了藥膏自己治療。
從美容醫學盛行開始,美白與除斑的話題,一直是醫美界重要指標。因此民眾往往在除斑與美白討論上,雷射除斑相較於傳統保養品,甚至果酸煥膚等療程而言,短期見效的成果,是許多愛美民眾的首選,尤其在肌膚露出的夏季辣裝,亮白肌膚更是許多愛美女性的關注。
酷暑爆汗,竟燒出痘痘危機?皮膚科醫師宋奉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警告,氣候高溫刺激皮脂腺分泌,夏天更是痘痘好發時節。一般正常情況下,皮脂腺與汗腺同時旺盛分泌,也能幫助角質乳化形成天然保護膜。但是當皮脂及角質都因堵塞在毛囊中而影響代謝,除了皮脂堵塞的皮脂管絲,甚至與角質混合型成粉刺,若加上細菌發炎變成了青春痘,就一發不可收拾了!而醫師也指出民眾常犯的3個控油誤區,讓我們快來看看你中了幾個?
豔陽下除了怕曬黑、曬老外,民眾也擔心毫無防備的戶外曝曬,恐怕讓肌膚有曬傷、發炎可能。但是脂漏與酒糟患者選擇防曬品常常踩雷,不是刺激就是長痘。尤其敏感肌與青春痘患者,防曬品踩雷的結果往往不只是刺激皮膚,還有痘痘更惡化。
夏天豔陽高照,防曬是每位民眾的盛夏課題,無論是前往山區避暑,還是海邊戲水,戶外遊玩時都會記得防曬,卻往往忽略了「避免陽光曝曬」,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精神。因此太陽眼鏡、防曬帽、陽傘或長袖衣物等物理防曬措施沒有做好準備,僅藉著防曬產品方式,在長時間曝露在紫外線下,累積的紫外線滲漏對皮膚也可能造成傷害。
冬季日遠,自南向北傳遞的濕熱氣候讓脂漏性皮膚炎患者的臉部與頭皮發癢起來。也許影視節目與產品廣告宣稱俊男美女初遇時的肩頭白雪「尷尬卻浪漫」,門診實際出現的卻是「眉毛紅屑與脫皮,很癢」或「雪花般的頭皮屑,很醜」這種惱人問題。 這次不談臉,談談頭皮「屑」。
一則網路皮膚科衛教影片,引起網路軒然大波,打破許多民眾對於坊間對凡士林的看法與了解,影片中敘述了凡士林的特色與功能,但影片中皮膚科醫師則最後表示橄欖油(甚至其他食用植物油)可以替代凡士林部分功能,甚至長期肌膚監測下來,比凡士林效果更佳,引起網友瘋狂傳遞討論,甚至提出挑戰質疑,影片中的醫師親自一一回覆,直至截稿前上百封留言訊息激烈討論,在網路上掀起熱議。
現場看診的病人表示:「我們都是走投無路,來到這裡才感覺有些希望。」。因此會選擇來極緻求診也是因為長期求醫卻無法與醫師詳細溝通,宋奉宜醫師(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提倡了「肌膚監測」,至少提供我們針對皮膚基礎狀態有科學證據可以跟醫生相互討論,這種根據證據看診的方式跟坊間相比確實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