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重視肌膚保養,卻往往不小心的過量使用清潔保養產品,反而導致累積性的刺激性皮膚炎,或是過期的變性刺激性皮膚炎。極緻皮膚科醫師宋奉宜針對常見的皮膚炎,分享正確做法來降低皮膚刺激現象。
極緻皮膚科
國內近期不斷新增猴痘的本土確診病例,再度引起民眾的恐慌情緒。而猴痘是一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因首次被發現於猴子身上,故稱為「猴痘」,傳染途徑包括人畜共通傳染與人與人接觸、飛沫傳染,而產生發燒、皮疹等病灶。
高溫濕熱的氣候,容易造成臉部大量出油、出汗,因此臉部常常出現冒痘,不少民眾積極清潔臉部控油,希望減少青春痘的機率,但卻往往事與願違,清潔的頻率越高,反而也常出現冒痘?
台灣夏天的高溫潮濕環境,常常讓皮膚病患受不了,因為這些夏季皮膚問題往往有個共同症狀,就是發癢與發紅。許多時候民眾發現皮膚有發紅、水泡與發癢,直覺上就認為是濕疹,於是直接去藥局買了藥膏自己治療。
從美容醫學盛行開始,美白與除斑的話題,一直是醫美界重要指標。因此民眾往往在除斑與美白討論上,雷射除斑相較於傳統保養品,甚至果酸煥膚等療程而言,短期見效的成果,是許多愛美民眾的首選,尤其在肌膚露出的夏季辣裝,亮白肌膚更是許多愛美女性的關注。
酷暑爆汗,竟燒出痘痘危機?皮膚科醫師宋奉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警告,氣候高溫刺激皮脂腺分泌,夏天更是痘痘好發時節。一般正常情況下,皮脂腺與汗腺同時旺盛分泌,也能幫助角質乳化形成天然保護膜。但是當皮脂及角質都因堵塞在毛囊中而影響代謝,除了皮脂堵塞的皮脂管絲,甚至與角質混合型成粉刺,若加上細菌發炎變成了青春痘,就一發不可收拾了!而醫師也指出民眾常犯的3個控油誤區,讓我們快來看看你中了幾個?
市場缺工已是不爭的事實,除了少子化影響外,產學之間的的差距,也是影響缺工的事實之一。如何畢業即就業,讓學生在畢業前了解職場狀況,確保是否為職涯興趣?以及理解技能要求,快速接軌就業市場,近年來已是學校與產業之間合作的項目之一,更是產業布局人才的積極作為。
豔陽下除了怕曬黑、曬老外,民眾也擔心毫無防備的戶外曝曬,恐怕讓肌膚有曬傷、發炎可能。但是脂漏與酒糟患者選擇防曬品常常踩雷,不是刺激就是長痘。尤其敏感肌與青春痘患者,防曬品踩雷的結果往往不只是刺激皮膚,還有痘痘更惡化。
夏天豔陽高照,防曬是每位民眾的盛夏課題,無論是前往山區避暑,還是海邊戲水,戶外遊玩時都會記得防曬,卻往往忽略了「避免陽光曝曬」,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精神。因此太陽眼鏡、防曬帽、陽傘或長袖衣物等物理防曬措施沒有做好準備,僅藉著防曬產品方式,在長時間曝露在紫外線下,累積的紫外線滲漏對皮膚也可能造成傷害。
隨著季節交替,春夏季節即將到來,梅雨的節氣也將接踵而至,民眾出門往往容易把鞋子弄濕,在襪子與鞋子潮濕悶熱之下容易滋生黴菌,成為香港腳好發的時刻。有網友在網路上提問,既然酒精可以殺菌,那是否可以對足部噴酒精或泡酒精,就可以輕易治癒搔癢難耐的香港腳,引發網路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