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脂漏性皮膚炎

從古希臘就在地中海地區流行的「油保養」,因為敏感肌盛行而再度成為熱門話題。儘管這樣的溫和保養方式行之有年,炎夏的高溫潮濕仍讓民眾因不知如何善用安全油脂而感到猶豫。Dcard上的相關討論多半集中在使用後擔心油膩,甚至是油脂過剩造成粉刺和青春痘問題。然而,根據極緻皮膚科摩羯座醫師宋奉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近二十年的肌膚監測發現,安全的好油確實幫助角質栓重新乳化;正確且適度使用不但不引起痘痘,反而幫助肌膚重建天然乳化膜,恢復清爽無負擔的油水平衡。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你是不是也感覺皮膚越來越油了呢?除了臉部油膩之外,粉刺也是所有人常面對的問題。極緻皮膚科摩羯座醫師宋奉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提醒,錯誤處理「又乾又油又粉刺」的夏季皮膚,可能進一步進展成更令人崩潰的青春痘與敏感肌?
  寫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讓你知道:你不是白老鼠,這些藥物風險是不可避免的。   為什麼藥物風險不可避免?   因為醫療講究CP值/性價比;就像COVID期間全世界匆匆忙忙做了很多新疫苗,就是因為考慮即便使用疫苗有些風險(現在已知,當年不知的有心肌炎、關節痛),但是沒有疫苗可能造成人類大量死亡。就是上市前實驗中確認了藥物風險不大,考量藥物上市對人類的好處遠遠大於風險,所以才准予上市。   我在「整形小心陷入免疫風險」文章提到的「阿斯匹靈(Aspirin)廣泛使用了70年,人們才知道它可以止痛、減少血栓性中風,但也會誘發流血不止的機率;沙利竇邁(Thalidomide)能止孕吐,卻也導致胎兒畸形,更不用說用來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類藥物,竟會造成顎骨壞死⋯⋯」這些說法,目的就是提醒大家,雖然藥品的必須療效遠遠大於患者冒的使用風險,還是要謹慎風險可能。   更!何!況!打玻尿酸隆鼻的你,你能確定你的自我美麗需求遠遠大於你需要冒的健康風險嗎?   從傳統醫療思維來說(請原諒我是個老…醫師),醜陋並不危及生命,但是血栓堵塞會;因此對我這種老派醫師來說,「冒美容治療的險」並不等同於「冒傳統治療的險」;不夠美真的不會死…除了心理疾病患者之外。   注意到了嗎?「除了心理疾病患者之外」並不是我的個人論述,「整形前應做心理健康諮詢評估」本來就是專業醫學會的持續呼籲(https://www.cmuh.cmu.edu.tw/NewsInfo/NewsArticle?no=1779 )。這個呼籲的本意就是:「如果你自覺自己的外貌有缺陷,真的影響了你的心理健康;你的美容手術才是有價值的」。
肌膚保養一直是現代人關心的議題,近年保養步驟愈來愈精細,使民眾誤以為保養流程越繁複越有效。但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極緻皮膚科魔羯座醫師宋奉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表示,只要掌握好肌膚保養的重點,維持肌膚的自然狀態,無論是簡單或是複雜,只要幾個保養步驟就能改善肌膚問題。
秋冬季節交換,溫度濕度變化大,許多敏感肌、酒糟患者出現皮膚乾燥、紅腫、乾癢的情況。極緻皮膚科魔羯座醫師宋奉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表示,隨著氣溫與濕度快速變化,肌膚也需要隨之迅速應變;正確的生理與心理護理對於維護身心健康及重建肌膚屏障至關重要。
民眾想擁有健康亮麗的肌膚,第一步驟是「正確做好清潔」。因為錯誤洗臉會讓你的皮膚越洗越糟糕!極緻皮膚科魔羯座醫師宋奉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表示,掌握正確的清潔,才能一方面確保臉部潔淨,又不傷害皮膚。其中常見錯誤的洗臉方式,例如使用不適合的產品或毛巾、過於頻繁或力道搓揉、使用過熱或過冷的水溫等……都可能使肌膚變乾燥;膚況亮起紅燈,輕則痘痘,重則紅腫、敏感。
  肌膚監測近20年;因為教導患者使用食用橄欖油,保護並重建受損的皮膚屏障;「因此犧牲了賺錢機會」…甚是可惜?   但是我們親眼看到了無數的敏感肌、酒糟肌甚至脂漏性皮膚炎患者,因為使用食用橄欖油的塗抹以及悶敷,得到喘息甚至臨床痊癒。   因為看到科學證據,因為掌握科學證據;我們很確定這樣做是對的;所以我沒後悔;雖然偶爾會因為沒賺到開藥與醫美的…甚是可惜?   但是,我願意這樣做,願意幫助患者這樣做;卻干擾了一些保養品販售者,干擾了一些保養品倡導者…肌戒毒從此不乏唱反調的黑粉。   只是可惜的是那些受到黑粉影響的,依舊辛苦掙扎、沉浮在疼痛、乾燥與敏感的患者們。   我只能一直提供證據,一直試著科學地讓你知道:真的;只要重建皮膚的自然代謝,你的青春痘與敏感肌;即使是這種看起來還不小的囊腫型與乾癢,已經吃藥、擦藥很久,皮膚十分敏感、脫屑的青春痘與脆弱皮膚;仍舊可以漸漸恢復自然健康。   我已經努力盡了醫師的道德天職;至於身為患者的朋友要怎麼做,你的健康你自己決定。
最近,Dcard美妝版的一篇名為「讓皮膚變好,看皮膚科的開頭…」的帖子,在論壇上引起熱烈的討論。帖子作者問了一個問題:當你看皮膚科醫師時,你會跟醫師說些什麼呢?當醫師問你要看哪裡時,你會如何回答?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確實是個尷尬的情況,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在短時間內準確描述他們的問題。 臺灣民眾每年平均看診高達14.5次,使得醫師門診負擔巨大,而醫師與患者溝通困難的臉部問題,如敏感肌、酒糟肌、脂漏性皮膚炎的臉紅乾癢程度,更是不易準確描述。為了解決此問題,網友們提出求診前記錄病情、備妥小抄、事先瞭解醫學術語等「獨門策略」,藉以獲得最佳照護。
現代人注重保養,結果反而容易過度清潔,為了擁有水嫩透亮的肌膚,許多人只好加重保濕產品使用。其中潤膚劑的組成至少包括了天然或合成脂肪酸或脂肪醇與合成酯,目前已知常見導致痘痘、粉刺地主要成分有羊毛脂類、礦物油、合成酯類以及人工合成香精等。
粽子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然而,近日有傳言指出,吃粽子可能會引發皮膚過敏反應。針對這個傳言,極緻皮膚科醫師宋奉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表示,粽子本身對皮膚過敏可能的風險主要是食物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