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酒糟肌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你是不是也感覺皮膚越來越油了呢?除了臉部油膩之外,粉刺也是所有人常面對的問題。極緻皮膚科摩羯座醫師宋奉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提醒,錯誤處理「又乾又油又粉刺」的夏季皮膚,可能進一步進展成更令人崩潰的青春痘與敏感肌?
  寫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讓你知道:你不是白老鼠,這些藥物風險是不可避免的。   為什麼藥物風險不可避免?   因為醫療講究CP值/性價比;就像COVID期間全世界匆匆忙忙做了很多新疫苗,就是因為考慮即便使用疫苗有些風險(現在已知,當年不知的有心肌炎、關節痛),但是沒有疫苗可能造成人類大量死亡。就是上市前實驗中確認了藥物風險不大,考量藥物上市對人類的好處遠遠大於風險,所以才准予上市。   我在「整形小心陷入免疫風險」文章提到的「阿斯匹靈(Aspirin)廣泛使用了70年,人們才知道它可以止痛、減少血栓性中風,但也會誘發流血不止的機率;沙利竇邁(Thalidomide)能止孕吐,卻也導致胎兒畸形,更不用說用來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類藥物,竟會造成顎骨壞死⋯⋯」這些說法,目的就是提醒大家,雖然藥品的必須療效遠遠大於患者冒的使用風險,還是要謹慎風險可能。   更!何!況!打玻尿酸隆鼻的你,你能確定你的自我美麗需求遠遠大於你需要冒的健康風險嗎?   從傳統醫療思維來說(請原諒我是個老…醫師),醜陋並不危及生命,但是血栓堵塞會;因此對我這種老派醫師來說,「冒美容治療的險」並不等同於「冒傳統治療的險」;不夠美真的不會死…除了心理疾病患者之外。   注意到了嗎?「除了心理疾病患者之外」並不是我的個人論述,「整形前應做心理健康諮詢評估」本來就是專業醫學會的持續呼籲(https://www.cmuh.cmu.edu.tw/NewsInfo/NewsArticle?no=1779 )。這個呼籲的本意就是:「如果你自覺自己的外貌有缺陷,真的影響了你的心理健康;你的美容手術才是有價值的」。
  肌膚監測近20年;因為教導患者使用食用橄欖油,保護並重建受損的皮膚屏障;「因此犧牲了賺錢機會」…甚是可惜?   但是我們親眼看到了無數的敏感肌、酒糟肌甚至脂漏性皮膚炎患者,因為使用食用橄欖油的塗抹以及悶敷,得到喘息甚至臨床痊癒。   因為看到科學證據,因為掌握科學證據;我們很確定這樣做是對的;所以我沒後悔;雖然偶爾會因為沒賺到開藥與醫美的…甚是可惜?   但是,我願意這樣做,願意幫助患者這樣做;卻干擾了一些保養品販售者,干擾了一些保養品倡導者…肌戒毒從此不乏唱反調的黑粉。   只是可惜的是那些受到黑粉影響的,依舊辛苦掙扎、沉浮在疼痛、乾燥與敏感的患者們。   我只能一直提供證據,一直試著科學地讓你知道:真的;只要重建皮膚的自然代謝,你的青春痘與敏感肌;即使是這種看起來還不小的囊腫型與乾癢,已經吃藥、擦藥很久,皮膚十分敏感、脫屑的青春痘與脆弱皮膚;仍舊可以漸漸恢復自然健康。   我已經努力盡了醫師的道德天職;至於身為患者的朋友要怎麼做,你的健康你自己決定。
最近,Dcard美妝版的一篇名為「讓皮膚變好,看皮膚科的開頭…」的帖子,在論壇上引起熱烈的討論。帖子作者問了一個問題:當你看皮膚科醫師時,你會跟醫師說些什麼呢?當醫師問你要看哪裡時,你會如何回答?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確實是個尷尬的情況,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在短時間內準確描述他們的問題。 臺灣民眾每年平均看診高達14.5次,使得醫師門診負擔巨大,而醫師與患者溝通困難的臉部問題,如敏感肌、酒糟肌、脂漏性皮膚炎的臉紅乾癢程度,更是不易準確描述。為了解決此問題,網友們提出求診前記錄病情、備妥小抄、事先瞭解醫學術語等「獨門策略」,藉以獲得最佳照護。
現代人注重保養,結果反而容易過度清潔,為了擁有水嫩透亮的肌膚,許多人只好加重保濕產品使用。其中潤膚劑的組成至少包括了天然或合成脂肪酸或脂肪醇與合成酯,目前已知常見導致痘痘、粉刺地主要成分有羊毛脂類、礦物油、合成酯類以及人工合成香精等。
粽子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然而,近日有傳言指出,吃粽子可能會引發皮膚過敏反應。針對這個傳言,極緻皮膚科醫師宋奉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表示,粽子本身對皮膚過敏可能的風險主要是食物過敏。
資訊傳播愈來愈迅速,自媒體和網紅文化也蓬勃發展,人們對於外貌追求也愈發焦慮不安。隨處可得的醫學美容資訊更讓大眾質疑:「難道皮膚應該像水煮蛋一樣,白皙而細緻才是唯一正確的標準嗎?」、「使用A酸可以控制油脂分泌並避免長痘嗎?」、「連在室內都需要塗防曬嗎?」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視的議題。面對大眾疑惑,專注肌膚監測與科學護理的極緻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宋奉宜認為,臺灣民眾的智商很高,可以理解科學監測和理性就醫的重要性,因此依據肌膚監測多年的經驗提出三個很容易操作的實戰秘技,幫助民眾保持皮膚天然代謝功能的同時,實現最佳的美白細緻和保濕滋潤效果。
台灣夏天的高溫潮濕環境,常常讓皮膚病患受不了,因為這些夏季皮膚問題往往有個共同症狀,就是發癢與發紅。許多時候民眾發現皮膚有發紅、水泡與發癢,直覺上就認為是濕疹,於是直接去藥局買了藥膏自己治療。
酷暑爆汗,竟燒出痘痘危機?皮膚科醫師宋奉宜(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常務理事)警告,氣候高溫刺激皮脂腺分泌,夏天更是痘痘好發時節。一般正常情況下,皮脂腺與汗腺同時旺盛分泌,也能幫助角質乳化形成天然保護膜。但是當皮脂及角質都因堵塞在毛囊中而影響代謝,除了皮脂堵塞的皮脂管絲,甚至與角質混合型成粉刺,若加上細菌發炎變成了青春痘,就一發不可收拾了!而醫師也指出民眾常犯的3個控油誤區,讓我們快來看看你中了幾個?
從美容醫學盛行開始,美白與除斑的話題,一直是醫美界重要指標。因此民眾往往在除斑與美白討論上,雷射除斑相較於傳統保養品,甚至果酸煥膚等療程而言,短期見效的成果,是許多愛美民眾的首選,尤其在肌膚露出的夏季辣裝,亮白肌膚更是許多愛美女性的關注。